在CBA季后赛半决赛的激战中,北京首钢队与山西汾酒的比赛达到了白热化阶段。比赛进行到第三节,场上时间仅剩5分12秒时,北京队的年轻锋线核心曾凡博持球突破,展现出他敏捷的运球技巧和突破能力。然而,面对山西队中锋刘传兴的补防,他在空中对抗后不幸失去平衡,腰部重重地摔在了地板上。这一摔,让他当场无法起身,被紧急用担架抬离了球场。
根据现场媒体的报道,曾凡博经医院诊断为腰椎左侧横突骨折。静养恢复期初步预计为至少2-3个月的时间。而另一位权威的体育媒体人士则进一步确认了这一消息,并表示曾凡博的恢复期大约是1-3个月。这一消息对于北京首钢队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特别是对于曾凡博这样的核心球员而言,其赛季的提前报销,将对他个人的发展以及中国男篮的前景带来极大的影响。
尽管本场比赛曾凡博只出战了短短的14分30秒,但他在有限的出场时间内展现了极高的效率。他9次出手,命中5球,贡献了高效的12分和3个篮板球,他的正负值为+13。这也证明了他在比赛中的重要价值以及他的技术能力。在过去的本赛季中,他的场均数据也十分出色:14.6分、4.7个篮板和1.5个盖帽,其中三分球命中率高达40.2%。无论是在进攻端还是防守端,他都是北京首钢队的核心力量之一。
而关于这场意外的争议焦点在于刘传兴的防守动作。从慢镜头回放来看,曾凡博在起跳时,刘传兴的右手似乎有推腰的动作,导致曾凡博在空中失衡。山西篮协主席王建武在赛后回应称这并非故意伤人行为。然而,这一解释并未得到北京球迷的认同。他们认为这并非刘传兴第一次做出这种危险动作,甚至有球员因此受伤。社交媒体上对此的讨论持续发酵,“严惩凶手”的声音不绝于耳。
曾凡博在球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他的场均出场时间从28.1分钟增加到29分钟。在季后赛中更是全力以赴——G1对阵山西时打了34分钟;而G2受伤前也打了14分钟。他在比赛中始终积极投入、全力以赴。然而,尽管他持球扣篮的能力出色,但他在落地时缺乏保护动作的习惯,这也使得他在一次次的对抗中承受了过多的风险。这次腰椎横突骨折或许就是长期积累的应力性损伤终于在这次对抗中爆发了。
对于刘传兴来说,他的防守风格也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本赛季他场均2次犯规就足以说明问题。而他在与北京队的比赛中对曾凡博的推腰动作只被裁判判为普通犯规。这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比赛中危险动作的风气。
曾凡博的报销对于中国男篮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的消息。他是目前为数不多能够在国际赛场上换防1-5号位、并且三分命中率超过40%的锋线球员之一。而现在他可能将缺席8月的男篮亚洲杯比赛,这无疑让中国队在锋线上的选择变得捉襟见肘——只剩下张镇麟、崔永熙等球员可用。而更深远的影响则在于人才储备和年轻球员的心态上——扣篮容易受伤的风险让年轻球员对“美式打法”望而却步;而老将们的“地板流”则似乎更加保险一些——但这样的保守是否会导致我们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呢?
当日本队中有八村垒、河村勇辉等球员在NBA中崭露头角时,我们的锋线却因为伤病和保守的策略而变得像“温室花朵”。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面对曾凡博赛季报销后的局面以及山西篮协主席轻飘飘的一句“不是故意”就想要翻篇的局面中国篮球或许真的需要更加冷静地思考和应对未来的挑战和问题。如果不建立更加完善的球员保护机制、严惩危险动作、限制对核心球员的过度使用那么下一个可能倒下的“曾凡博”也许就是中国篮球最后的希望了!